常見的次氯酸發生器和消毒產品的誤解

2021/11/15 14:11

一、家庭消毒注意事項

在日常生活中,除了清除病原體污染外,不需要頻繁消毒,做好日常清潔工作。家庭一旦出現傳染病,就要做好消毒工作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和化學消毒劑。

物理辦法

陽光照射:如衣服、被褥、書籍等。高溫煮沸:餐具煮沸10-15分鐘;每天使用的洗碗布經常使用,經常潮濕,有利于細菌的繁殖,經常暴露在陽光下或煮沸消毒。

開窗通風:定期開窗通風,堅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
化學消毒劑: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:含氯消毒劑(次氯酸消毒劑)、過氧化氫、二氧化氯、季銨鹽消毒劑、70-80%乙醇等。主要物體外觀消毒:家庭桌面、地板、衛生潔具等物體外觀消毒。

常見的次氯酸發生器和消毒產品的誤解

二、消毒劑使用注意事項

配備消毒劑和消毒時,戴上手套和口罩,注意保護自己免受消毒劑腐蝕。

現用消毒液現配,配后久易失效。

使用消毒劑后,用清水再次擦拭,去除殘留在外表面的消毒劑,防止影響人體皮膚。

消毒劑應保持在無聊的避光通風環境中,防止兒童接觸。

三、家庭消毒·常見誤區

誤區一:消毒劑濃度越高越好。

為了達到更好的消毒效果,人們在使用消毒產品時會增加濃度,希望殺死更多的病毒。事實上,濃度越高,效果越好。一方面,度高不一定消毒效果好,比如酒精,另一方面消毒劑是化學制劑,一般有一定的副作用。在選擇消毒劑濃度時,應充分考慮消毒劑的腐蝕性和副作用,同時保證消毒效果。

誤區二:清潔劑和消毒劑混合效果好。

為了達到更好的消毒效果,先清洗后消毒,考慮清洗劑和消毒劑是否混合使用更好?但事實上,這種方法會造成許多嚴重的后果。

誤區三:家。辦公室用酒精空氣消毒。

酒精是易燃易爆產品。加熱蒸發后,當空氣達到一定濃度或遇到明火時,容易發生火災或爆炸。因此,酒精不能噴在房間里。汽車里。每日室內空氣消毒,勤開窗,勤通風。

誤區四:每天回家給衣服噴消毒劑。

在接觸病人或有明顯污染時,需要進行消毒。一般人體、衣服、床上用品等織物不需要特別消毒,但要經常更換和暴露。

次氯酸發生器

1.工作原理

次氯酸發生器設備采用無隔膜電解槽,電解專用電解液,陽極電解液中的氯離子被氧化產生氯。主要反應如下:

2CL-→CL2+2e

在陽極上產生的氯和水反應產生次氯酸。

CL2+H20→HCLO+HCL。

二、殺菌原理

電解后產生的次氯酸(HCIO)氧化能力強,與微生物接觸后會損傷細胞膜,使細胞中的蛋白質。RNA和DNA不能發揮正常的生化活性,迅速破壞有害微生物的細胞膜,導致微生物死亡,達到殺菌效果。